游客在新疆吐魯番坎兒井樂園游玩(3月11日攝)。目前,新疆吐魯番市有4個坎兒井景區(qū)。
位于天山南麓的新疆吐魯番年均降水量只有16毫米,蒸發(fā)量卻高達3000毫米,素有“火洲”之稱。為減少引水過程中水分蒸發(fā)損失,吐魯番古代勞動人民用勤勞和智慧開鑿了地下坎兒井。天山雪水流淌在坎兒井,不斷滋潤著這片干旱的土地,滋養(yǎng)著世代生活在這里的各族人民。
坎兒井被當地人稱為“母親河”,由豎井、暗渠、明渠和蓄水池(澇壩)組成,是荒漠地區(qū)利用地面坡度無動力引用地下水的一種獨特地下水利工程。新疆的坎兒井總長度曾達到5000多千米,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多年來,當地政府動員和組織廣大農民群眾,對坎兒井進行掏撈、加固、改造、延伸等保護工作,并協(xié)同水利、農業(yè)、文物等部門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形成合力,不斷探索和豐富保護坎兒井的寶貴經驗。
如今,坎兒井不僅僅是灌溉農田、孕育綠洲的生命之井。在不斷兼容并蓄中,坎兒井已成為當地一張響亮的名片,成為促進吐魯番經濟、文化、藝術發(fā)展的有效載體。
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