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挥金融在辽宁三年振兴新突破行动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金融强省的目标,新华网辽宁频道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辽宁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金融兴辽”访谈活动。本期邀请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耿曙明作为节目嘉宾,进行分享。
新华网: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在金融支持辽宁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获得了“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突出贡献”荣誉称号,请您介绍一下主要采取了哪些针对性举措、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耿曙明:近两年,辽宁农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辽宁全面振兴重要部署,树立并践行“打造高质量服务强行”战略目标,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先后出台了两项专门支持意见、47条具体举措,全方位加大信贷投放和综合服务。2023年以来,累计投放贷款5000多亿元,增量、增速均为近年来最好水平,在全省金融机构中保持前列,在辽宁振兴发展中展现了“农行之为”。
一是积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聚焦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辽宁“大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导向,对全省182个央地合作重大项目开展了“名单制”“全覆盖”对接服务,为本桓高速、振华石油国储等21个进入实施阶段的项目授信974亿元、投放贷款102亿元,始终保持着同业领先水平;其中,由辽宁农行担任唯一主牵头行的本桓高速项目,创下了当年总投资最大、贷款额度最高、参团银行最多等多项纪录。在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内优势产业方面,实现了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项目的全面对接,牵头筹组了“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大伙房水库项目银团贷款,并率先完成审批投放;为华晨宝马独家投放了全省单笔金额最大的制造业贷款。
二是着力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专门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今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贷款净增171亿元、增速达46%,在中国人民银行首次金融服务民营经济效果评估中获评“优秀行”。紧跟国资国企改革步伐,加强与省属国企全面合作,为省能源集团、水资源集团、粮食发展集团等投放贷款近百亿元。在支持进出口企业方面,以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为契机,优化跨境金融服务,2023年以来,新增贸易融资贷款147亿元,为近千户涉外企业办理国际结算超过100亿美元,有力支持了辽宁外贸回稳向好。
三是助力消费复苏、扩容、升级。围绕住房、汽车、家居家电等大宗消费品更新换代,出台利率、手续费等优惠政策,开展满减优惠活动,满足居民消费融资需求。今年前三季度,个人消费贷款净增19亿元、排名四大国有银行首位,信用卡贷款余额突破了100亿元、增幅29%。辽宁农行还全面实施了“存款+财富产品+融资”的“大财富”服务策略,为客户精心配置理财、保险、基金、家族信托等产品和服务,帮助他们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四是主动服务地方政府改革、化险、提效。围绕去年农总行与省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今年辽宁农行在全省开展了“为政服务深化年”活动,目前已与45个市、县(区)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有力推动了农行金融服务与各地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主动跟进辽宁省机构改革进展情况,为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金融工委等新设机构开立账户、提供服务。积极配合地方政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全省金融机构中率先办理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贷款和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置换业务,累计投资200多亿元专项债,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联合省委组织部创新实施了金融人才“驻县帮镇扶村富民”行动,先后选派了两批、共80余名农行干部赴地方政府挂职,一年来已推动120余个重点项目落地、协调融资超过百亿元,为地方发展提供“融智”服务。
新华网:请介绍一下农业银行围绕辽宁发展实际和特色产业,在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等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耿曙明: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辽宁农行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加大科技、绿色、文旅等产业金融资源投入,强化创新驱动赋能,为辽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注入更多新活力。
一是持续做优科创金融服务。辽宁农行在2023年全面开启了与省科技厅的战略合作,为了更好地融入“科创兴辽计划”、助力科创企业发展,辽宁农行创新推出了“四专”服务机制,主要包括:实施支持科创企业的“专项行动”,推广专精特新“小巨人”贷、火炬积分贷、科技e贷等“专属产品”,打造15家科技支行并组建“专门服务团队”,围绕信贷准入、尽职免责等出台了12项“专项政策”,鼓励基层行在科创企业服务上“敢贷”“愿贷”。今年前三季度,科创有贷客户净增112户、增幅20%,战略新兴产业贷款增速达22%,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作覆盖面超过65%,科创金融的适配性、精准度、覆盖面显著提升。
二是积极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全面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围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绿色产业项目,在贷款规模、定价、审批等方面给予全力保障,同业中率先完成“十四五”期间全省投资额最大的大雅河、兴城抽蓄两个清洁能源项目贷款审批,助力中核、国能、华能等集团在辽项目开工建设。今年前三季度,绿色信贷、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分别净增144亿元和58亿元,增速分别达到39%和37%,绿色信贷余额突破了500亿元。
三是助力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围绕省内旅游景区、休闲农业、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乡村特色资源,积极探索信贷支持和综合服务的新路径、新模式。前三季度,投放“乡旅贷”5600余万元,精准满足了乡村旅游经营户在餐饮、住宿、观光、娱乐等多业态的信贷需求。去年以来,辽宁农行开启与“辽篮”的全面合作,成为与沈阳故宫博物院独家合作的国有银行,在沈阳故宫、西塔周边分别创建了“清文化”和“朝鲜族文化”文旅主题网点,现在已经成为各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通过这些更加专业、热情、新颖的金融服务,助力辽宁文旅“火起来、热起来”。
新华网:辽宁农行作为深耕县域“三农”的领军银行,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强省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特色做法?
耿曙明: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的主责主业,也是优势所在。辽宁农行坚守“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定位,凭借深耕县乡的专业能力和渠道网络,全力满足涉农产业和广大农民“最后一公里”的金融需求。今年前三季度,县域贷款增加184亿元、余额突破1100亿,涉农贷款增长140亿元、增幅达34%,两项贷款增量均位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
一是优先满足“强粮保供”需求。辽宁农行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积极对接辽宁粮食产能提升、种业振兴等行动,围绕春耕备耕、秋收冬藏、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大力推广“粮农e贷”“粮贸e贷”等专项产品,创新推出了储粮抵押、农业设施设备抵押等特色担保方式。前三季度,粮食领域贷款增长了15.5亿元、增速72%,有力地支持了辽粮集团、沈粮集团、十月稻田等一批涉粮企业和产业链农户优先发展。
二是深度助力产业兴农。围绕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辽宁优势特色产业,辽宁农行创新推广了“产业集群整体授信”模式,联合省担保集团开发了“集群速易贷”产品,实现了快捷批量放贷,目前已覆盖省内所有县域。前三季度,乡村产业贷款增长了55.5亿元、增速31%,助力白羽肉鸡、盘锦稻米、阜新花生等29个产业发展壮大。
三是积极支持食品工业大省建设。辽宁农行专门出台了支持食品工业大省建设方案,持续加大对禾丰食品、沈阳耘垦、北票宏发等涉农龙头企业、食品工业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围绕辉山农业科技园创建了金融服务示范区,并将沈北新区支行打造成为“金融服务食品工业”特色支行。截至目前,全行已为超过80%的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
四是巩固提升脱贫帮扶质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今年前三季度17家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行贷款增长了71亿元、增速24%,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超过4600万元,有力支持帮扶县加快发展、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独家联合省残联实施了“金融助残”行动,累计投放贷款1.6亿元、帮扶近500名残疾人生产增收获益,这项工作荣登省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光荣榜,辽宁农行被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评为“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创建单位”。
新华网:辽宁农行创新推出的“阳光办贷”工程,有效缓解了客户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得到了客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耿曙明:为了有效解决客户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助力辽宁金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2年,辽宁农行在同业和系统内创新推出了“阳光办贷”工程,建立“政策+产品+机制+系统+队伍”“五位一体”服务体系,研发运用“阳光办贷”系统,实现办贷“人员、条件、过程、结果、监督”全部公开透明可查询。自系统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超过19万人次、服务好评率99%,“专业、高效、廉洁”的信贷文化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的充分认可。
目前,该项工程已经拓展应用到整个普惠领域,服务对象全面涵盖个人、农户和中小微企业。两年来,全行普惠领域贷款净增217亿元、增幅146%,余额达367亿元,服务客户增加了3万户,共为4765户小微企业办理了首次融资;农户贷款增长了133亿元、增幅165%;商户贷款增长70亿元、增幅241%;上述三项贷款增量在可比同业中均排名首位,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费让利近3亿元,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新华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金融工作人民性的重要体现。请问农业银行在服务渠道建设、满足辽沈人民多元化金融需求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耿曙明:辽宁农行现有人工网点802个、在岗员工15000多人、个人和对公客户超过了2700万户,是全省网点较多、员工较多、服务客户数量较多的国有“大行”。在工作中,辽宁农行始终坚持以服务最广大客户为己任,践行金融为民初心,深化金融服务内涵,竭力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服务强行”。
一是聚焦客户所需,让网点服务“更优质”。结合辽宁农行点多面广、横跨城乡的特点,不断推动金融服务下沉、扩面、提质,在全部网点均开办了信贷业务,让每家网点都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为了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辽宁农行对业务查询、对公开户、零钱取现等70余项业务流程进行了精简优化,客户等候时长得到大幅压降、连续在农行系统排名首位。辽宁农行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一把手”工程,独家承办了2024年全省金融机构“金融教育宣传月”启动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宣教活动6300余场、覆盖消费者超过3800万人次,客户服务满意度蝉联全国农行第一,锦州凌海市支行营业室荣获辽宁县域地区首家中银协文明服务“百佳示范单位”称号。
二是紧跟数字金融发展浪潮,让线上服务更“更快捷”。目前辽宁农行手机银行用户超过了1260万户,智慧校园、智慧食堂、智慧党费、薪资管家等金融场景超过800个、惠及70余万人;值得一提的是,辽宁农行在同业中率先与沈阳地铁合作建设了“智慧出行”场景,乘客可以通过掌银展码、刷脸等方式体验便捷乘车。在乡村振兴领域,辽宁农行在全省近6000个“惠农通”服务点上线了“查取转缴汇”小程序,实现了所有乡镇全覆盖,为广大农户提供综合服务超过500万笔;辽宁农行还在本溪、丹东、锦州等7个地市,支持打造了124户“智慧合作社”,助力其实现数字化经营、规范化管理。
三是积极践行大行社会责任,让便民关怀“更暖心”。推广“农情暖域”公益服务品牌,打造“户外劳动者休息区”和“爱心敬老驿站”各400余个,其中5家被全国总工会评为“最美站点”。优化老年人、外籍人员金融服务,在全域网点开展适老化升级改造、382家网点开办外币现钞业务,同业中首家推出“零钱包”,让支付无障碍、服务“不见外”。依托辽宁红色资源建成15家红色文化示范网点,打造宣传弘扬雷锋精神、抗战精神、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的“金融阵地”,目前已接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9.7万人次来行参观。辽宁农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本色,积极投身抢险救灾,特别在今年8月葫芦岛暴雨发生后,在全力保障受灾地区金融服务不断档、救灾资金拨付及时顺畅的同时,快速出台专项信贷政策支持灾后重建,组织单位和广大员工捐款194万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新华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辽宁农行准备采取哪些改革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支持和保障重大战略落地?
耿曙明:辽宁农行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扣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和“八大攻坚”任务,持续加大信贷投放、优化资源配置,为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贡献力量。
一是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努力在支持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积极落实国家支持经济稳定增长一揽子增量政策,围绕城市房地产和支持小微企业两项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着力优化信贷管理模式,切实做到“应贷尽贷”“能早尽早”。进一步发挥好网点和员工数量最多的独特优势,深化实施“办贷管贷”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扩充和壮大客户经理队伍,让每个网点都成为信贷服务的前沿阵地和优质平台,在惠企利民中展现大行的担当与作为。
二是围绕辽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领域发展。紧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以“五篇大文章”为重点加快推进产品服务模式创新,做好差异化政策支持,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坚持“信贷资金跟着项目走”,全力服务央企在辽投资项目建设,支持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在辽宁落地生根。
三是紧跟辽宁培育新质生产力行动计划,加快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围绕结构调整产业服务,重点支持石化、冶金、先进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行科创金融“四专”机制,拓宽股权直投、债转股等融资渠道,着力满足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助力培育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四是积极对接辽宁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布局,更好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持续创新粮食领域“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探索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路径,助力一批优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做大做强。聚焦各地特色产业,大力推广“集群速易贷”“园区集合贷”等专项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速发展。紧贴农业生产经营需要,进一步优化授权和担保政策,帮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五是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全力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部署要求。把“阳光办贷”工程作为服务普惠民生的品牌抓手和综合平台,创新养老、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领域金融供给,丰富信贷、信用卡、支付结算等消费金融产品。深入推广“农情暖域”品牌,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提升客户体验,让辽宁农行的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