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关于血缘与陪伴的温柔叩问-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2/16 09:04:49
来源:新民晚报

《如父如子》:关于血缘与陪伴的温柔叩问

字体:

  是枝裕和的电影《如父如子》正在热映,这部2013年问世的经典作品,虽已历经十年时光,却因其深刻触及亲情与人性,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影片中的核心冲突——两个家庭因孩子身份错位而面临的抉择,将“血缘”和“陪伴”这对矛盾的命题以平实又深情的方式呈现于银幕之上。这背后,是是枝裕和对于人性细节的敏锐捕捉以及他一贯的叙事哲学。

  “孩子被抱错”在影视中并不算新鲜题材,也有人提出类似疑问。但真正重要的是导演能否对这一题材产生切身的体会。影片的创作灵感源于是枝裕和自己初为人父的经历。当忙于工作的他在女儿口中成为“常来的叔叔”时,那份疏离感刺痛了他,也成为影片创作的起点。

  这种个人化的情感体验,使得影片从平凡的设定中焕发出独特的温度。通过两位父亲截然不同的育儿理念及家庭互动,他展现出一种真实却富有层次的情感冲突:到底什么才是为人父母的真正意义?影片中的主人公良多是一个精英律师,习惯于用成败标准看待人生。他认为血缘是父子关系的核心,却在接触另一家粗朴却温暖的父母时,逐渐意识到陪伴和情感才是家庭的真正纽带。导演并没有试图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希望借由良多的困境引发观众对于“父爱”和“亲情”的思考。

  这种开放式结局,与其说是一种叙事技巧,不如说是是枝裕和对于生活本质的信念:人生中的许多问题并无明确答案,重要的是在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是枝裕和的电影中,食物常常承担叙事功能。在《如父如子》中,不同的饮食场景揭示了家庭氛围的微妙变化。从西装革履的良多一家人规整地分食高级寿司,到普通工薪阶层的雄大一家人围坐一桌其乐融融地吃煎饺,导演以食物为载体,勾勒出两种不同的家庭关系。有人认为,在一个快节奏、注重效率的时代,这部慢节奏的影片用最细腻的情感打动人心。

  在良多和庆多踏上那条隔着树木与栏杆的分叉小路时,观众流下的眼泪不仅是为角色而流,更是为每一个被亲情拉扯过的瞬间所流。陪伴还是血缘,答案并不唯一,但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与共鸣。这便是是枝裕和的魅力,细腻、柔和的光影,照亮了复杂却真挚的人性深处。

  ◆赵 玥

【纠错】 【责任编辑:苏姗】